预存
    Document
    当前位置:文库百科文章详情
    Nature子刊丨于一夫&鲁启鹏:低浓度硝酸盐制氨!
    来源: 时间:2023-11-27 10:03:06 浏览:2285次


    第一作者:Yanmei Huang、Caihong He

    通讯作者:于一夫教授、鲁启鹏教授

    通讯单位:天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

    DOI: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43179-1



    研究背景



    氮肥的过度使用和污水排放导致硝酸盐离子过量,严重扰乱了自然氮循环。可再生能源驱动的电催化硝酸盐(NO3)还原制氨(NRA)利用水作为氢源和绿色电子作为还原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人员开发了多种策略,大多数催化剂在高浓度(>100 mM)硝酸盐还原中表现出较高的法拉第效率(FE)和氨收率。然而,低浓度硝酸盐(≤10 mM)的高效电还原还是一个重大挑战,主要原因是硝酸盐离子在工作电极附近的迁移受到限制,并且存在竞争性析氢反应(HER)。因此,开发一种突破阴极表面传质限制、延缓竞争性反应的替代策略,对于实现低浓度硝酸盐高效电还原制氨具有重要意义,对NRA的实际应用至关重要。基于此,天津大学于一夫教授和北京科技大学鲁启鹏教授等人报道了利用脉冲电位(pulsed potential)的方法来克服这些问题。



    文章要点



    1、本文中,作者选择了碳负载的RuIn3金属间化合物(RuIn3/C)作为脉冲电还原低浓度硝酸盐(≤10 Mm)制氨的模型催化剂。在脉冲条件下,在RuIn3/C上获得了较高的氨法拉第效率(FE=97.6%)和产率(2.7 mmol−1 h−1 mgRu−1),超过了在恒电位条件下获得的FE和产率(FE=65.8%,产率为1.0 mmol−1 h−1 mgRu−1)。

    2、原位拉曼光谱、原位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在线差分电化学质谱(DEMS)和有限元分析(FEA)的综合结果表明,正电位的周期性出现可以显著提高工作电极附近NO3离子的浓度,优化关键中间体*NO的吸附构型;协同促进低浓度硝酸盐还原为氨。



    图文展示



     

    图1. RuIn3/C的表征

     

    图2. RuIn3/C的脉冲NRA性能

     

    图3.活性物种分析和DFT计算

     

    图4.脉冲NRA过程的动力学分析

     

    图5.脉冲NRA过程中的反应途径分析

    评论 /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12条评论
    全部评论 / 我的评论
    最热 /  最新
    全部 3小时前 四川
    文字是人类用符号记录表达信息以传之久远的方式和工具。现代文字大多是记录语言的工具。人类往往先有口头的语言后产生书面文字,很多小语种,有语言但没有文字。文字的不同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书面表达的方式和思维不同。文字使人类进入有历史记录的文明社会。
    点赞12
    回复
    全部
    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文章

    别只盯一区!这些二三区化学期刊,发文量多,速度快,真的还不错!

    2021-06-19

    Nature盘点8篇: 北大、南大、密大、亚琛工大等最新前沿成果报道丨生化材9月精选

    2019-10-25

    MOF&COF顶刊精选:罗建平、陈龙、Yaghi、王为、林子俺、尹学博、师唯顶刊大盘点

    2019-12-06

    ​机器学习顶刊精选:看人工智能如何助力材料研究

    2019-12-05

    包信和院士成果精选丨用坚守不渝开启催化世界

    2019-12-06

    ​发光材料顶刊精选:杨阳、陈平、安达千波矢、唐本忠、夏志国顶刊大盘点

    2019-12-05

    项目推荐/Project
    场发射扫描电镜(SEM)

    场发射扫描电镜(SEM)

    热门文章/popular

    基础理论丨一文了解XPS(概念、定性定量分析、分析方法、谱线结构)

    手把手教你用ChemDraw 画化学结构式:基础篇

    晶体结构可视化软件 VESTA使用教程(下篇)

    【科研干货】电化学表征:循环伏安法详解(上)

    电化学实验基础之电化学工作站篇 (二)三电极和两电极体系的搭建 和测试

    【科研干货】电化学表征:循环伏安法详解(下)

    微信扫码分享文章